荳蔻寺->班蒂喀黛->塔普倫廟->塔凱歐寺->塔瑪儂->義式中餐
->大吳哥->巴肯山->柬式風味餐
第一站的荳蔻寺是一座印度寺廟
它的特色就是在紅磚塔中的四面石壁
雕刻出巨大的毗濕奴神及天女的浮雕。
接下來的班蒂喀黛據說是國王和皇後小憩的地方
有別於吳哥宏偉氣勢的建築
這裡是由砂岩所建造的神廟,
穿過小四面佛的門洞,
沒有了高高在上的神佛彙聚的殿堂,
只有親切的院落,幽深的回廊。
透過一個個重疊的門彷彿穿越時空一般
看似能踏進那個世紀的繁華與永恒。
而塔門塔柱中則刻畫著不同肢體形象的仙女
近千年來一直照看著這個沈靜在叢林深處的古寺。
塔普倫廟是JayavarmanⅦ為紀念母親而建
由入口處入城門後先經過一片密林
小路的盡頭即看到頭上長了一顆大樹的塔普倫廟
寺內像個小迷宮
好幾根碩大的巨樹
用著粗幹的身軀似蟒蛇般的分別纏繞著不同建築物上
像巨大的怪手把要一手把建築物拔地而起
隨處也能看到很多仙女的浮雕
在這古老的古廟裡樹根的間隙中顯露出的臉,不禁令人不寒而慄
這座寺廟其實也是古墓奇兵裡的景點之一喔
不知看過的人有沒有印象。
第四個景點塔凱歐寺也是一座寺廟山
塔頂五座塔樓象徵須彌山的五座山峰
陡峭的階梯讓人不禁是以四肢攀爬
設計上似乎是讓人們以最謙卑的姿勢登上朝拜
不過我們兩個是跳著跑著很快衝上去的...噗..
這裡是完全以砂岩興建的寺廟
在當時並未完成
有一說是因被雷擊中不吉利故停止興建
另一說則是因石塊過於堅硬不適雕刻
故只有保留了石塊砌建後的原形
雕刻部份卻無進行
這種方式反而發現吳哥的建築方式
不是先事先雕刻好石塊再堆砌
而是先將石頭堆砌, 完成主體雛形後才進行雕刻。
逛完後來顆清涼退火的椰子水
綠色的比較甘甜喔...
有別於未雕刻的塔凱歐寺
塔瑪儂主體則是佈滿了精細的雕工
主塔的仙女沒有誇張的舞蹈動作
但身上的裝飾品卻雕畫的很多
頭上有大大的棕糖樹花
耳朵也垂掛著耳飾,
看起來非常華麗。
中午來到了悅池高棉餐廳來頓義式料理
沙拉、小披薩、義大利面、小雞腿
挺有趣的吃法。
大吳哥城佔地近9平方公里,
是吳哥文明光輝時代結束前的最後國都。
根據元朝使節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所形容,
十三世紀末年的大吳哥城到處繁華熱鬧,
建築個個壯觀宏偉,與當時元朝的城市相比也毫不遜色。
由南城門進入,兩側各有54尊代表善與惡的石像
可惜很多雕像早已身首異處。
而粗糙的修復工程,白淨的新首顯的非常突兀。
吳哥城中央有座「巴戎廟」,是信奉佛教的JayavarmanⅦ所建,
廟裡49座四面佛,加上城門的5座,總共54座,代表吳哥王朝的54個省份
進入後第一層的迴廊建築佈滿了整片的浮雕壁面
述說著吳哥時期的生活及故事
上到第二層及第三層則是佈滿了四面佛塔群
54座四面佛塔都是刻著JayavarmanⅦ國王微笑的尊容
微笑的高棉盛名由此而來。
空中宮殿
位於舊皇宮中央,為三層加高金字塔造型
四面皆有石階可攀登
但過於陡陗且佈滿苔蘚已禁止攀爬
改以人造梯攀上。
當時只有國王能攀登並向上天祈禱
但現在登上只看到一片殘破的景像。
來到了當時國王的閱兵台
佔地極廣
對面還有12生肖塔。
閱兵台左方有三集長長鼻子的鬥象台
是古代舉行典禮儀式的地方。
每年還會舉行盛大的鬥象大會
勝出的大象便為成為國王的坐騎。
巴肯山是大吳哥遺跡群內的一座小山丘
沿著小路緩坡而上約十分鐘即可抵達山頂
山丘上有一座吳哥廟宇遺跡。
而來這裡最主要是為了落日落
大部份的旅行團都會安排此行程
當天天氣算不錯,但仍有點雲層
所以無法看到太陽落到地平線下的景觀。
觀賞完日落後今天的晚餐則是柬式風味餐
菜色的確在台灣不常見
但口味倒是還好。
今晚仍有團員外出按摩
但仁子昨晚被按一按,對方技術不好
還讓我小閃了一下腰 = =
今晚決定早早回飯店休息就好了
留言列表